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人民治理黄河六十年

人民治理黄河六十年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工业技术

  • 购买点数:15
  • 作 者: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7341440
  • 标注页数:463 页
  • PDF页数:4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自1946年冀鲁豫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成立专门的治河机构,开始人民治理黄河以来,在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对黄河治理工作的阻挠和破坏,战胜历年秋大汛和凌洪威胁,开发利用黄河水利水电,广泛开展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黄河进行标本兼治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映了人民治理黄河60年的艰难历程,讴歌了治黄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查看更多关于人民治理黄河六十年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开端 2

第一节 国共两党关于黄河回归故道问题的谈判 2

一、抗战胜利后黄河下游地区的军事战略格局 2

二、黄河回归故道的缘由 5

三、黄河归故计划的制定 7

四、中国共产党对于黄河归故的立场 9

五、开封协议与菏泽协议 10

六、国民政府加紧堵口施工 13

七、南京协议 15

第二节 解放区在炮火硝烟中拉开黄河治理序幕 18

一、人民治理黄河体制的创建 18

二、解放区抢修黄河故道堤防 20

三、国民政府花园口堵口工程受挫 24

四、上海协定备忘录 25

五、张秋、邯郸会谈与上海再次会谈 30

六、黄河回归故道 33

七、中共在黄河归故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 35

第一节 一手拿枪 一手拿锨 38

一、人民治理黄河的力量 38

第二章 解放战争中的黄河治理 38

二、支援刘邓大军过黄河 41

第二节 艰苦卓绝的治河斗争 46

一、突击修复南岸大堤 46

二、抢堵北岸贯台扒口 47

三、1947年的防汛工作 49

四、解放区首庆安澜 52

五、初步确立防汛组织体系 53

六、高村抢险 57

一、由分区治理走向联合治理 61

第三节 解放区治理黄河事业的发展 61

二、沁河大樊堵口 64

三、改进修防工作 66

四、水文、通信及下游航运事业 70

五、《治理黄河初步意见》的产生 72

六、战胜1949年黄河大洪水 74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治理的形势和任务 81

第一节 为确保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斗争 81

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81

二、黄河安危,事关大局 83

三、黄河管理体制的初步形成 86

四、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 89

一、废除民埝 93

第二节 宽河固堤 防御洪水 93

二、开辟分滞洪区 96

三、第一次黄河大修堤 98

四、堤防的管理与守护 104

第三节 黄河凌汛决口的警示 108

一、历史上的黄河凌汛灾害 108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次凌汛决口 110

三、防凌措施的发展 114

一、人民胜利渠的兴建 116

第四节 几项开拓性的工作 116

二、万水千山查勘黄河源 119

三、创办黄河水利学校 123

第五节 战胜1958年大洪水 125

一、严峻的防洪形势与一字千钧的方案抉择 125

二、千里堤防的抗洪抢险斗争 129

三、防洪胜利后的启示 132

第四章 除害兴利 综合开发 136

第一节 探索新的治河道路 136

一、研究历代治河方略 136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河大查勘 138

三、向邓子恢副总理汇报治理黄河意见 141

第二节 黄河治理开发的里程碑 146

一、编制黄河综合治理开发规划 146

二、全国人大审议通过黄河综合规划 151

第三节 黄河建设新高潮的兴起 156

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156

二、上游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167

三、加速治理黄土高原 172

四、黄河流域灌溉事业的发展 180

一、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之后 184

第四节 一段曲折发展的历程 184

二、下游水利枢纽工程兴废与河道防洪能力恢复 187

三、“大跃进”对黄河治理指导思想的影响 191

四、南水北调蓝图的畅想与推进 194

五、北京治理黄河会议 200

六、关于三门峡工程问题及黄河治理方略的几点认识 208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黄河治理 211

第一节 全面动乱对黄河治理工作的冲击 211

一、机构瘫痪,思想混乱 211

二、黄河治理工作受到严重干扰 214

三、黄河防汛秩序在艰难中维持 219

第二节 黄河治理在艰难中前进 225

一、三门峡水利枢纽改建 225

二、进行第三次黄河大修堤 231

三、水土保持工作曲折发展 238

四、从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到龙羊峡水电站动工 245

五、天桥水电站的建设 249

六、“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方针的提出 252

七、黄河河口实施第三次人工改道 255

八、下游恢复引黄灌溉 260

九、三次引黄济津 262

第六章 改革开放推动黄河治理全面发展 265

第一节 伟大转折形势下的起步 265

一、关于黄河下游防洪问题的报告 265

二、组建黄河机械化施工队伍 268

三、完成黄河第三次大修堤 270

四、沁河杨庄改道工程 272

五、战胜1982年大洪水 276

六、户包小流域治理的兴起 279

七、研究探索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283

一、小浪底和桃花峪两种方案的比较 287

第二节 开创黄河治理开发新局面 287

二、小浪底水库论证会 291

三、中美联合轮廓设计 293

四、小浪底工程的最后决策 296

五、修订黄河规划 298

六、“96·8”洪水敲响的警钟 303

七、黄河河口治理的新任务 308

八、多沙支流治理的进展 313

九、河道整治初见成效 317

十、黄河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延伸 321

一、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建设模式 324

第三节 小浪底工程的兴建 324

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工程管理模式 329

三、成功的移民安置之路 332

四、从工程截流到全面告竣 335

五、基本形成下游防洪工程体系 340

第七章 21世纪初期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348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形势与任务 348

一、黄河断流危机 348

二、国务院批复《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351

三、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全河水量调度 355

四、跨流域送水 359

五、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 361

六、退耕还林与淤地坝建设 363

七、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新进展 367

八、不断推进依法治河 371

第二节 治河新理念的形成与实践 374

一、中国治水新思路对黄河治理方略的指导作用 374

二、建设“三条黄河” 375

三、调水调沙从分类试验到生产运行 378

四、构建拦截黄河粗泥沙的三道防线 382

五、黄河水文事业的重要支撑作用 386

六、不断发展的黄河水资源保护事业 388

七、“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思路的形成 391

八、治理黄河事业走向世界 394

第八章 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道路阔步前进 398

第一节 巨大的成就 显著的效益 398

一、黄河岁岁安澜,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频繁决口泛滥的险恶局面 398

二、黄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00

三、治理水上流失面积21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效益显现 402

四、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泥沙处理与利用取得重大突破 403

六、开展河口治理,保持入海流路相对稳定 405

五、全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实现连续七年黄河不断流 405

第二节 人民治理黄河60年的基本特征 406

一、党和国家始终把黄河治理作为事关安民兴邦的重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406

二、人民群众真正成为黄河治理事业的主体 408

三、坚持科学规划,在正确的治河方略指导下前进 409

四、以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推动黄河治理开发不断发展 411

五、努力吸收国际先进科学技术,提高黄河治理开发水平 413

六、不断完善流域管理体制,为治河事业发展提供保证 414

第三节 基本经验与认识 415

一、充分认识黄河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 415

二、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必须遵循黄河的自然规律 417

三、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坚持系统性原则 419

四、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 420

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现人与河流和谐相处 422

第四节 前进的道路与目标 422

一、近期黄河治理开发目标 422

二、远景展望 425

人民治理黄河60年大事年表 428

参考文献 454

图片索引 457

查看更多关于人民治理黄河六十年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