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哜光第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0505911
  • 标注页数:380 页
  • PDF页数:399 页
上一篇:农业审计下一篇:金融学教程
图书介绍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

一 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和中心任务 1

二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

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 8

一 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意义 8

二 生产力诸要素内部的矛盾运动 10

三 生产力诸要素外部的合理组织 14

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15

第三节 改革、稳定与发展 17

一 改革、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17

二 全面改革、全面发展 20

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涵及其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地位 22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涵 22

第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 22

二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地位 25

第二节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特征和现阶段所有制的基本结构 27

一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特征 27

二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结构 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37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历史变化和经验教训 37

二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39

第三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42

第一节 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42

一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 42

二 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47

第二节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49

一 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内在统一 49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征 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矛盾 51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2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矛盾运动与社会主产力的发展 5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 54

一 社会主义经济中货币的性质和职能 54

二 人民币的货币属性和正确发挥人民币的作用 57

第五节 价值规律 60

一 价值规律的质与量的规定 60

二 价值规律的宏观和微观作用 61

第六节 有计划市场机制 64

一 经济机制的属性和有计划市场机制的必然性 64

二 有计划市场机制体系及其内在联系 66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效益 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关系 70

一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实质和内容 70

二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行为准则 72

一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及其内涵 74

二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具体表现是社会必要产品(v+m) 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实现途径 74

三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76

四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途径 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79

一 经济效益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79

二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 81

三 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 8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86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 86

二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地位和作用 87

三 世界市场机制对我国经济循环的影响 88

第五章 社会主义资金和劳动 89

第一节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资金和劳动 89

一 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内涵 89

二 社会主义资金和劳动的关系 91

一 关于资金的一般概念 95

第二节 资金增殖的源泉和资金的积累 95

二 货币向资金转化的必然性 97

三 资金增殖的源泉 98

四 资金积累的几个问题 101

第三节 等量劳动交换和等价交换 105

一 公有制和等量劳动交换的关系 105

二 一般意义上的等量劳动交换和社会主义的等量劳动交换 106

第四节 对资金和联合劳动关系的宏观协调 107

一 加强宏观协调的必要性 107

二 宏观协调的必要条件 109

三 宏观协调的手段 111

第六章 社会主义企业 1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单位 116

一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 116

二 社会主义企业的作用 118

三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 119

一 企业目标 121

第二节 企业目标和行为 121

二 企业行为及其分类 124

三 企业行为合理化标准 1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127

一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 127

二 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和盈利 131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 134

一 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性质和任务 134

二 厂长(经理)负责制 136

三 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137

四 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138

第五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责任制 139

一 实行经营责任制的必要性和要求 139

二 经营责任制的基本形式 141

一 横向经济联合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144

第六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横向经济联合 144

二 横向经济联合的内容和形式 145

三 企业集团(企业群体) 146

第七章 社会主义农村经济 149

第一篇 农村经济的结构 149

一 农村产业构成与结构调整 149

二 城乡经济关系 1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农业 154

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54

二 农业中生产关系模式的演变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156

三 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 158

第二节 乡镇企业 160

一 乡镇企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 160

二 乡镇工业发展的特点 162

三 积极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 164

四 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 165

第四节 农村资金 167

一 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的意义 167

二 农村资金的运动特点 169

三 加强农村经济的经济核算 170

第五节 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 170

一 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170

三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173

第八章 社会主义的流通和市场 17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流通 175

一 流通的内涵 175

二 社会主义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176

三 社会主义流通的形式 1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的性质和作用 178

二 会主义市场的作用 179

一 生活资料市场 1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81

二 生产资料市场 182

三 房地产市场 184

五 资金市场 187

四 企业产权转让市场 188

六 劳动力市场 189

七 技术市场 191

八 信息市场 19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194

一 什么是市场机制 194

二 市场机制的构成 195

一 社会主义市场的本质属性和主要特征 198

三 市场机制的运行 20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202

一 市场管理手段 202

第六节 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 203

二 市场管理机构 203

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04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208

三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20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与当代国际经济关系 209

一 现代国际经济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209

第九章 对外经济关系 209

二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2

三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214

第二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理论依据 216

一 古典的国际分工理论 216

二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 219

第三节 对外贸易关系 224

一 对外贸易在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 224

二 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 225

三 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227

四 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 228

五 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230

第四节 非物质产品的国际交流 232

一 国际资金交流 232

二 国际技术交流 234

三 对外劳务合作和国际援助 235

四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 237

五 国际收支与汇率 238

第—节 社会必要产品和社会必要价值 241

一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241

第十章 社会必要价值(V+m)的分配 241

二 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社会必要产品 243

三 社会必要产品增长的因素 244

四 社会必要价值(V+m)的初次分配 246

五 社会必要价值(V+m)的再分配 248

第二节 社会必要价值(y+m)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 251

一 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251

二 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受客观经济规律制约 252

三 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关系的基本原则 253

第三节 公共必要价值(m)的分配 256

一 平均利润 256

二 社会主义地租 258

三 商业利润 262

四 银行利润 265

第一节 个人必要价值(y)的分配—按劳分配 267

一 社会主义消费基金的构成 267

第十一章 个人必要价值(V)的分配 267

二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68

三 按劳分配规律及其内涵 270

四 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 2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274

一 马格思、恩格斯关于按劳分配的设想 274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按劳分配的特点 275

第三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277

一 按劳分配方式 277

二 按资分配的方式 281

三 个体劳动所得 282

四 雇工收入 282

五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收入 283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消费 2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消费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84

一 社会主义消费的实质和特点 284

二 消费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消费结构 290

一 消费需要290消费结构 292

二 消费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 29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295

一 社会主义消费水平的提高及其合理界限 295

二 适度消费 297

三 社会主义消费方式 300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指导 302

一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模式的特点 302

二 消费指导 304

第一节 社会总资金再生产的基本特征 308

一 社会总资金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308

第十三章 社会总资金的再生产 308

二 社会总资金再生产的基本特征 312

三 社会总资金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314

四 社会主义积累与社会总资金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316

第二节 社会总资金再生产的速度和比例关系 317

一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317

二 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基本比例关系 318

三 再生产中的速度与比例协调发展 322

第三节 传统产业革命与新技术革命发展相结合 323

一 社会总资金再生产与技术进步 323

二 传统产业革命与新技术革命的内容及其时代意义 325

三 传统产业革命与新技术革命发展相结合 326

第四节 产业结构 328

一 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 328

二 依据产业结构发展规律制定产业政策 330

三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产业结构 331

第十四章 财政、信贷和银行 335

第一节 宏观经济管理中的财政和银行 335

二 财政和银行的同一性 337

三 财政和银行的区别 338

一 财政收支的平衡 341

第二节 财政和信贷的综合平衡 341

二 信贷收支的平衡 343

三 财政、信贷收支的综合平衡 348

一 财政和银行是宏观经济的两大调控主体 350

第三节 财政和银行在调节 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350

二 财政调控经济的基本手段 351

三 银行调控经济的基本手段 3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357

一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层次性 357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 357

二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重点 360

一 国民收入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内涵 364

第二节 国民收入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364

二 保持国民收入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必要性 366

三 怎样坚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370

一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相互关系 375

第三节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发展 375

二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 376

三 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协调发展 378

二 由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现代化转变 472

一 财政和银行是社会总资金供给的两大渠道 535

四 财政和银行的分工与协作 840

查看更多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