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原始社会发展史

原始社会发展史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杨堃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1243·25
  • 标注页数:363 页
  • PDF页数:376 页
上一篇:钟繇下一篇:中国风俗大辞典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原始社会史的对象 1

一 原始社会史的名称和意义 1

二 原始社会史在历史专业中的地位 2

第二节 原始社会史的史料问题 3

一 考古学方面的史料 3

二 民族学方面的史料 3

三 民俗学方面的史料 4

四 语言学方面的史料 5

五 历史学方面的史料 6

六 自然科学方面的史料 6

七 史料的批判和利用 7

第三节 原始社会史的年代和分期问题 9

一 年代学问题 9

二 对摩尔根分期法的评价 13

三 什么是社会经济形态 17

四 苏联学者的分期法 20

五 我们的补充意见 24

第四节 原始社会史的发展过程和方法论 30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前的原始社会史的发展情况 30

二 马克思主义的原始社会史发展过程和方法论 40

第二章 原始社会的起源和形成期 52

第一节 人类起源与人类社会的起源 52

一 人类起源问题 52

(一)创造说与进化说 52

(二)劳动创造人类说 55

(三)先有劳动或先有人类的问题 55

(四)人类起源学上的一祖论、多祖论和泛祖论 59

二 社会起源问题 64

三 语言起源问题 66

第二节 人类体质形态的形成阶段及其发展规律 69

一 恩格斯关于人类形成的理论 69

二 人类体质形态的形成阶段 71

三 “正在形成中的人”的具体例证 74

(一)猿人阶段 74

(二)“古人”阶段 80

四 人类体质类型在形成阶段的发展规律 83

第三节 原始社会的形成阶段及其发展规律 89

一 原始社会在形成时期的发展阶段 89

二 猿人时期的社会生活 93

(一)早期猿人的社会生活 93

(二)晚期猿人的社会生活 94

三 “古人”时期的社会生活 97

四 社会形成时期的发展规律问题 99

五 社会形成时期的基本经济规律问题 102

六 语言形成时期的发展规律问题 103

七 社会形成时期的文化问题 106

本章的小结 107

第三章 原始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期 110

第一节 旧石器晚期的“新人”氏族公社 110

一 概说 110

二 “新人”的社会生活 112

三 现代人种的形成问题 116

第二节 中石器前期的母系氏族公社 122

一 概说 122

二 塔斯马尼亚人的生活情况 125

三 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情况 131

(一)过去研究的概况 131

(二)经济生活 133

(三)社会组织 136

(四)“图腾主义” 139

(五)艺术 144

(六)夜舞会 146

四 本节的结束语 149

第三节 中石器后期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 152

一 概说 152

二 民族学上的实例 156

(一)“小黑人”概说 156

(二)塞芒人的生活情况 159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163

一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的一般情况 163

(一)磨制石器 164

(二)制造陶器 165

(三)农业 167

(四)牧畜 168

二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的实例 173

(一)易洛魁人概述 174

(二)易洛魁人的经济生活 174

(三)易洛魁人的氏族制度 175

(四)易洛魁人的胞族制度 180

(五)易洛魁人的部落制度 181

(六)易洛魁人的部落联盟 183

三 本节的小结 185

第四章 铜石并用时代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部落公社的过渡 187

一 概述 187

二 仇布瑞安岛人的生活情况 192

三 伊利安岛马克莱海岸的巴布亚人与堪察加半岛的依特尔敏人 198

四 试论“产翁”制在原始社会史上的地位 200

五 本章的小结 210

第五章 原始社会的衰颓和解体期 213

第一节 青铜时代父系部落公社的发展 213

一 概论 213

二 经济生活方面的主要特征 214

(一)织布机与熔化金属矿石和金属的加工 216

(二)第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劳动分工 217

(三)交换制度 218

(四)奴隶的出现 219

(五)私有财产的形成 220

三 社会组织方面的主要特征 221

(一)父系部落公社的形成和发展 221

(二)父系家庭公社的形成和发展 222

(三)阶级的萌芽 224

四 意识形态和语言方面的主要特征 226

(一)父系部落公社时期的意识形态 226

(二)父系部落公社时期的语言 228

五 民族实例 230

(一)概说 230

(二)楚克契人的生活情况 231

第二节 铁器时代早期父系部落公社的解体 238

一 概说 238

二 在经济生活方面的主要特征 240

(一)冷气熔铁炉的发明 240

(二)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242

(三)奴隶在生产中地位加强 245

(四)不动产变为私有财产 246

(五)第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247

三 在社会组织方面的主要特征 250

(一)从父系家族公社到一夫一妻制小家庭 250

(二)宗族制度作为贵族形式而出现 251

(三)城市的出现 254

(四)论农村公社 256

(五)男子秘密同盟 260

(六)军事民主主义 262

(七)种姓的起源问题 265

四 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特征 268

(一)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及其演变 268

(二)文字的起源 269

五 民族实例 272

(一)概说 272

(二)霍腾督人的生活情况 273

第三节 中国境内铁器时代的原始民族 277

一 赫哲族 277

二 鄂伦春族 283

三 佤族 285

(一)概说 286

(二)试论马散大寨佤族的社会性质 286

第六章 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问题 299

一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否经过革命? 299

二 部族在形成阶段的社会性质问题 303

三 部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308

(一)什么是国家 308

(二)国家产生的条件 311

(三)国家与部族的关系 315

四 “文明”的继承性问题 318

五 从部落语言到部族语言的过渡问题 323

第七章 结论 327

几个问题的提出和我个人的初步意见 327

一 原始社会史的编纂问题 327

(一)这门课程的性质问题 327

(二)课程的结构 329

二 论原始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331

三 论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333

四 论原始社会史的分期问题 335

(一)如何对待摩尔根的分期法的问题 335

(二)关于原始社会发展史的上限问题 340

(三)对《原始社会发展史综合分期表》的几点说明 341

附录: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公式和恩格斯的两种生产学说 349

原始社会发展史综合分期表 349

查看更多关于原始社会发展史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