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广州市志  1991-2000  第5册

广州市志 1991-2000 第5册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 购买点数:21
  • 作 者: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46201771
  • 标注页数:788 页
  • PDF页数:8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首部广州市志的延续,时间范围为1991~2000年,内容包含原广州市志各分卷内容,将原21卷改为10卷出版。设置了总述、大事记,区、县级市概况和92个分志、9个部类的综述、2个专题调查、5个专记,共111个部分,总字数约1000万字,图片约4000幅,计划从2009年起陆续出版,用三年时间全部完成。本册包含原广州市志原卷十(金融保险业)和卷十一(经济管理)的内容。原选题书名:广州市志·卷五。

查看更多关于广州市志 1991-2000 第5册的内容

图书介绍

卷十 11

金融综述 11

一、金融业发展状况 11

(一)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市分行管理时期 11

(二)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业管理部管理时期 13

二、管理与改革 15

(一)银行业 15

(二)信托投资业 17

(三)保险业 17

(四)证券业 18

(五)典当业 18

三、发展特点 18

(一)实行宏观调控 18

(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19

(三)引入竞争机制 19

(四)推行目标经营责任制 20

(五)实施金融业务电子化 20

(六)开展金融稽核与监察 21

银 行志 25

第一章 机构 25

第一节 中央银行广州地区分支机构 25

第二节 国家政策性银行广州地区分支机构 26

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 26

二、国家开发银行广州分行 27

三、中国进出口银行广州代表处 27

第三节 商业银行 28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28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 30

三、外资银行 33

第四节 其他金融机构 35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35

二、金融信托投资机构 35

三、财务公司 36

四、广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36

五、广州市邮政储汇局 37

第二章 银行业务 38

第一节 负债业务 38

一、企事业单位存款 39

二、财政存款 41

三、机关团体存款 42

四、储蓄存款 42

五、农业存款 46

第二节 资产业务 47

一、各项贷款 47

二、信贷管理制度改革 55

三、贷款质量分类管理 56

第三节 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 56

一、结算业务 56

二、代理业务 58

三、银行卡业务 61

第四节 银行电子化和银联通业务 65

一、银行业务电子化 65

二、银联通业务 66

三、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 67

第五节 外汇管理与外汇业务 68

一、外汇管理 68

二、外汇业务与外汇收支 71

第六节 代理国库 72

一、国库管理和核算 73

二、代理国债 74

第三章 金融管理 76

第一节 货币流通管理 76

一、货币发行管理 76

二、防假反假 78

三、现金管理 78

四、金银管理 79

第二节 信贷资金和利率管理 82

一、再贷款管理 82

二、再贴现管理 83

三、利率管理 84

四、存款准备金管理 85

五、信贷政策与信贷管理 85

六、信贷登记咨询管理 87

第三节 金融市场管理 87

一、票据市场管理 87

二、拆借市场管理 88

三、外汇市场管理 88

四、债券市场管理 91

第四节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93

保险业志 97

第一章 保险机构 97

第一节 国有独资公司 97

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州市分公司 97

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广州市分公司 99

第二节 股份有限公司 100

一、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 100

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 101

三、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102

四、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102

五、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102

第三节 外资保险公司及其驻广州机构 103

一、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103

二、美亚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 103

三、外资保险公司驻广州机构 104

第四节 保险行业组织 105

一、广州保险业公会 105

二、广州保险学会 108

第五节 保险监管 108

一、监管机构 108

二、监管的实施 110

三、保险行业自律 111

第二章 保险业务 112

第一节 财产保险 112

一、主要险种及附加险 112

二、保险业务收入和支出 115

第二节 人身保险 119

一、主要险种 119

二、保险业务收入和支出 120

证券业志 125

第一章 历史沿革 125

第一节 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125

一、早期证券市场 125

二、改革开放后证券市场 126

三、期货市场 127

第二节 市场监管体制演变 128

第二章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 129

第一节 证券公司 129

第二节 证券兼营机构 131

第三节 期货经营机构 134

第四节 证券期货交易结算机构 135

第五节 证券中介服务机构 137

第三章 上市公司 142

第一节 企业上市情况 142

一、企业境内上市 142

二、企业境外上市 142

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143

第二节 广州市首批上市公司 144

第三节 其他上市公司 145

第四章 证券发行与交易 149

第一节 股票发行 149

一、新股发行 149

二、配股 157

第二节 基金发行 158

第三节 证券交易方式和程序 159

一、交易方式 159

二、交易程序 160

第四节 期货交易 161

第五章 证券期货市场监管 163

第一节 市场监管机构 163

一、地方监管机构 163

二、中国证监会驻广州监管机构 164

三、广州市证券业协会 165

第二节 证券发行公司监管 165

一、拟上市公司监管 165

二、上市公司监管 166

第三节 证券经营机构监管 167

一、经营活动监管 167

二、从业人员监管 167

三、基金运作监管 168

第四节 期货经营机构监管 168

一、经营活动监管 168

二、从业人员监管 168

第五节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监管 169

一、经营活动监管 169

二、从业人员监管 169

第六节 投诉举报处理与违规查处 170

一、投诉举报处理 170

二、案件调查与处罚 170

附记:广州证券期货市场的清理整顿 171

卷十一 205

经济管理综述 20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205

二、转变职能与经济管理改革 210

(一)国民经济计划 210

(二)统计 211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 212

(四)工商行政管理 213

(五)价格 214

(六)质量技术监督 215

(七)财政、税务 216

(八)审计 217

三、经济管理的主要特点 217

(一)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适时做好经济调控 217

(二)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219

(三)注重政策引导,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20

(四)加强法制建设,发挥职能部门监督作用 221

计划管理志 227

第一章 管理职能与机构 227

第一节 职能转变与主要工作 227

一、管理职能转变 227

二、“八五”时期主要工作 232

三、“九五”时期主要工作 233

第二节 计划管理机构 235

第二章 计划编制与执行 238

第一节 年度计划编制与执行 238

一、年度计划编制 238

二、资金筹措与管理 238

第二节 第八个五年计划编制与执行 241

一、“八五”计划编制 241

二、“八五”计划执行结果和主要问题 241

第三节 第九个五年计划编制与执行 246

一、“九五”计划编制 246

二、“九五”计划执行结果和主要问题 247

第四节 重点项目建设 250

第三章“十五”计划和中长期专项规划 253

第一节“十五”计划编制 253

第二节 中长期专项规划 254

一、广州东南部开发总体规划纲要 254

二、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协调发展总体规划研究 254

三、广州21世纪议程 255

四、广州海域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255

五、广州市“菜篮子”工程“九五”发展总体规划 256

六、广州市1998—2010年农业产业化总体规划 256

七、广州市生态城市规划纲要 256

第四章 调查研究与法规建设 258

第一节 调查研究主要成果 258

第二节 计划管理规章建设 258

一、投资计划规章 259

二、其他管理规章 259

统 计志 264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和综合统计 264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统计 264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264

一、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变化 264

二、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行业分组变化 265

三、月度国内生产总值测算和总值数据质量评估 265

第三节 投入产出调查 266

第四节 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核算 267

一、资金流量核算 267

二、资产负债核算 267

第五节 企业专项调查 267

一、企业景气调查 268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统计调查 268

三、企业集团统计 269

四、专项调查 269

第六节 基本单位普查 270

第七节 第三产业普查 270

第八节 国际比较项目统计调查 272

第二章 工业和原材料、能源统计 273

第一节 工业统计 273

一、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的变化 273

二、工业经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273

三、执行新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 274

四、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274

五、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的研究和改革 274

六、小型工业企业年度抽样调查试点 275

七、执行《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新规定 275

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调查和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 275

九、高新技术产品统计方法制度研究 276

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报表制度 276

第二节 原材料、能源统计 276

一、原材料统计 276

二、能源统计 277

三、编制能源平衡表 277

第三节 第三次工业普查 278

第三章 农业统计 279

第一节 农村综合统计 279

一、执行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农业生产发展速度 279

二、试行《农村统计一套表制度》和《农村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79

三、农业经济统计抽样调查 280

第二节 第一次农业普查 280

第四章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统计 283

第一节 交通运输统计 283

一、铁路运输统计 283

二、公路运输统计 283

三、水路运输统计 284

四、民航运输统计 284

五、港口统计 285

六、管道运输统计 285

第二节 邮电通信统计 285

第五章 贸易、外经统计 286

第一节 国内贸易统计 286

一、商品购进、销售、库存统计 286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统计 288

三、机构、网点及人员统计 288

四、财务方面的统计 289

五、社会商品购买力、居民货币收支及消费品生产、消费平衡的统计 289

六、商品交易市场快速调查 289

第二节 对外贸易统计 289

一、海关统计 289

二、外贸业务统计 290

第三节 利用外资统计 290

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统计 290

二、利用外资情况统计 291

第四节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统计 292

第五节 涉外税收和银行结汇售汇统计 292

第六章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建筑业统计 293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293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表及指标调整 293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情况 294

三、固定资产投资专项调查 294

第二节 房地产业统计 295

一、房地产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95

二、房地产统计工作情况 295

第三节 建筑业统计 296

一、建筑业统计范围、统计指标的变化 296

二、建筑业统计工作情况 296

第七章 财政、金融统计 298

第一节 财政统计 298

第二节 金融统计 299

一、银行统计 299

二、保险业统计 300

三、证券业统计 300

第八章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服务业统计 301

第一节 城市建设统计 301

第二节 市政公用设施普查 302

第三节 环境保护统计 303

第四节 旅游服务业统计 304

一、报表制度及统计内容变化 304

二、统计指标及分组情况 304

第九章 人口和社会统计 305

第一节 人口统计 305

一、户籍人口统计 305

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 306

三、计划生育统计 306

第二节 人口普查 306

一、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306

二、广州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307

第三节 气象、土地统计 308

第四节 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统计 309

一、教育统计 309

二、文化统计 310

三、广播电视统计 311

第五节 卫生统计 311

一、卫生事业基本情况统计 311

二、医院工作统计 311

三、妇幼卫生统计 312

四、卫生防疫统计 312

五、居民死亡统计 312

六、专项调查 312

第六节 科技、专利统计 313

一、定期统计 313

二、专项调查 315

第七节 政法统计 315

第八节 社情民意调查及社会统计咨询服务 316

一、广州市城市万户居民调查 316

二、向社会提供统计服务 317

第十章 劳动工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物价统计 319

第一节 劳动工资统计 319

一、统计内容及变化 319

二、统计方式的变化 320

三、劳动统计联审制度 320

四、专项调查 321

第二节 社会保障统计 321

一、社会劳动保险统计 321

二、职工福利统计 321

三、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统计 321

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统计 322

第三节 城市及农村住户调查 322

一、城市住户调查 322

二、农村住户调查 324

第四节 物价统计 325

一、消费和流通领域价格指数 325

二、生产投资领域价格指数 326

三、农村物价统计 327

第十一章 统计资料汇编、统计分析和学术研究 329

第一节 统计资料汇编 329

第二节 广州统计年鉴 330

第三节 统计分析和统计信息 331

第四节 统计学术活动 331

第五节 统计科研成果 332

第十二章 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法规 334

第一节 统计机构改革与机构设置 334

一、广州市统计局机构改革 334

二、区、县级市政府统计机构设置 335

第二节 统计管理体制 335

第三节 统计规范化管理 337

第四节 统计法制 337

一、统计立法 337

二、统计普法 338

三、统计执法 338

第十三章 统计基础建设和统计教育培训 340

第一节 统计自动化建设 340

一、广州市统计信息网络化建设 340

二、各区、县级市政府统计系统的自动化建设 341

三、网上报送 342

四、多媒体、光电技术应用 342

五、统计系统计算机应用队伍建设 342

第二节 统计教育培训 343

一、统计人员岗位培训 343

二、统计人员学历教育 343

三、统计人员继续教育 343

第三节 统计职称评定与考试 344

工商行政管理志 349

第一章 企业登记 349

第一节 内资企业登记 349

第二节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 352

第三节 个体户私营企业登记 358

第二章 企业监督管理 363

第一节 内资企业管理 363

第二节 外商投资企业管理 364

第三节 个体户私营企业管理 365

第三章 市场建设与管理 368

第一节 市场建设 368

一、消费品市场 368

二、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 369

三、名特专业市场 370

四、商业出租市场 371

第二节 市场管理 372

第三节 查处经济违法活动 373

一、查处走私贩私行为 373

二、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375

三、查处非法传销活动 376

四、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 377

五、开展“扫黄打非”工作 377

第四章 商标管理 378

第一节 商标注册 378

第二节 商标纠纷调解 379

第三节 著名商标与驰名商标认定 380

第四节 商标专用权保护 380

第五节 商标协会 382

第五章 广告管理 383

第一节 广告经营单位登记 383

第二节 户外广告管理 385

第三节 传媒广告管理 386

第四节 其他广告管理 387

第五节 广告协会 388

第六章 合同管理 389

第一节 合同鉴证 389

第二节 经济合同纠纷仲裁与调解 389

第三节 查处合同违法行为 390

第四节 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 390

第五节 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391

第六节 合同法律法规宣传 392

第七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 393

第一节 保护机构 393

第二节 保护措施 394

一、调解投诉 394

二、商品检测与提供消费信息 395

第三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397

第八章 机构设置与法制建设 39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98

第二节 法制建设 399

价 格志 403

第一章 价格调控 403

第一节 价格总水平调控 403

一、价格总水平变化情况 403

二、价格总水平变化的原因 405

三、调控价格总水平的政策及措施 407

第二节 调控物价目标责任制 408

一、目标责任制的组织实施 408

二、承担调控责任的部门及单位 409

三、目标责任制的内容 409

四、实施目标责任制的成效 409

第三节 价格调节基金 410

一、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 410

二、化肥专项价格调节基金 411

三、其他价格调节基金 412

第二章 农产品价格 413

第一节 粮食价格 413

一、粮食价格变动情况 413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粮食收购价 415

第二节 生猪及其产品价格 415

第三节 蔬菜价格 417

第四节 水产品价格 419

第五节 糖蔗及其他农产品价格 420

第三章 工业品价格 421

第一节 生产资料价格 421

一、生产资料价格并轨 421

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 422

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424

第二节 工业消费品价格 426

一、金饰品价格 426

二、食盐价格 427

三、药品价格 427

四、家用电器价格 429

第四章 房地产价格 430

第一节 土地价格 430

第二节 商品房价格 431

第三节 经济适用住房价格 432

第四节 住房租金 433

第五节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 434

第五章 公用事业价格 435

第一节 电价 435

第二节 自来水价格 436

第三节 燃气价格 437

第四节 公共交通价格 437

一、公共汽车票价 437

二、出租小汽车租价 438

三、轮渡票价 439

四、地铁票价 440

第六章 公益及其他服务价格 441

第一节 教育价格 441

一、中小学教育收费 441

二、幼儿教育收费 442

第二节 医疗服务价格 444

第三节 信息业价格 445

一、电话收费 445

二、有线电视收费 446

第四节 旅业价格 446

第五节 餐饮业价格 447

第六节 公园、旅游参观点门票价格 448

第七节 环卫价格 450

第七章 收费 451

第一节 行政事业性收费 451

第二节 保证金 451

第三节 中介服务收费 452

第四节 收费清理整顿 452

第八章 价格服务 454

第一节 价格调研 454

一、建立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的研究 454

二、房地产价格专题研究 454

三、“广州市场价格与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研究 455

第二节 价格成本调查 455

一、农产品成本调查 455

二、工业品及服务价格成本调查 456

第三节 价格信息服务 457

一、价格信息期刊 457

二、价格信息网络 458

三、价格咨询服务 458

第四节 菜篮子报价 459

第五节 价格认证 460

第九章 价格法制建设、监督检查和管理 461

第一节 价格法制建设 461

第二节 价格监督检查 462

第三节 物价管理机构 463

质量技术监督志 467

第一章 标准化监督管理 467

第一节 企业标准化 467

一、标准的宣传贯彻与标准信息服务 467

二、企业产品标准制定、备案与执行标准登记 468

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470

四、标准化水平考核 471

五、推行产品条形码 471

第二节 农业标准化 472

第三节 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473

一、企业产品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473

二、水泥国家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474

三、食品标签、饲料标签、化妆品标签的监督检查 474

四、能源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475

五、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实施的监督检查 476

第四节 组织机构代码工作 476

一、代码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476

二、代码的应用 478

第二章 计量监督管理 479

第一节 推行法定计量单位 479

第二节 量值溯源 480

一、计量标准器的建立 480

二、计量检定与计量授权 485

第三节 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的管理 485

一、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度 485

二、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样机试验与型式批准 486

三、计量器具质量监督检查 486

第四节 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管理 487

一、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的管理 487

二、安全防护用计量器具的管理 490

三、医疗卫生用计量器具的管理 490

四、环境监测用计量器具的管理 490

第五节 企业计量管理 491

一、企业计量管理的实施 491

二、企业计量机构与人员 491

三、企业计量工作水平评定 492

第三章 质量监督管理 493

第一节 质量监督检查 493

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专项检查 493

二、国家(省)统一监督检查 495

三、监督检验后处理 497

四、商品报验 498

第二节 质量监督服务 499

一、开展质量监督信得过产品活动 499

二、实施商品(鞋类、部分小家电)质量保证制度 500

三、参加全国部分城市产品质量监督互认 500

第三节 质量振兴与创名优产品 501

第四章 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503

第一节 领导机构 503

第二节“打假”法规的制定与宣传 503

第三节“打假”工作 504

第五章 管理与法规建设 5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8

一、行政管理机构 508

二、检验(定)机构 510

第二节 质量技术监督法律 法规 512

第三节 查处违反质量技术监督法规行为 514

财 政志 519

第一章 财政收入与支出 519

第一节 预算执行情况 519

第二节 财政收入 521

第三节 财政支出 524

第二章 财政管理体制 528

第一节 省对市财政管理体制 528

一、“递增上缴”体制 528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528

第二节 市对区、县级市财政管理体制 529

一、“递增上缴”体制 529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529

三、分税制的进一步规范 530

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530

第三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531

第三章 财政预算管理 532

第一节 财政预算管理的实施 532

一、预算编制 532

二、决算编审 533

第二节 国库管理与集中支付制度 535

第三节 基本建设支出管理 535

第四节 城市维护费 536

第五节 专项收入管理 537

一、排污费收入管理 537

二、教育费附加管理 537

三、交通建设附加管理 538

四、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管理 538

第六节 专项资金管理 538

一、地方财政周转金 538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 539

第四章 综合计划管理 540

第一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540

一、预算外资金范围及管理方法 540

二、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 540

三、“收支两条线”管理 540

四、收费票据管理 541

五、委托银行代收费款 541

六、撤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账户 541

七、规范学校收费 542

八、专项基金(资金)管理 542

第二节 国债与国库券管理 542

第五章 工交商贸财务管理 544

第一节 促进企业扭亏增盈 544

第二节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与科技三项费用 545

一、挖潜改造资金 545

二、科技三项费用 545

第三节 政策性价格补贴 546

一、粮油价差补贴 546

二、蔬菜流通补贴 546

三、居民肉食价格补贴 547

四、民用煤价格补贴 547

五、其他政策性补贴 547

第四节 流动资金管理 548

第五节 固定资产管理 549

一、审核固定资产标准 549

二、折旧与大修理基金的提取 550

三、固定资产处置 550

第六节 成本费用管理 551

第七节 财务制度改革 552

一、继续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552

二、执行《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分配制度 552

三、实施新企业财务制度的政策衔接 553

四、所得税征收的改革 553

第六章 行政文教财务管理 555

第一节 文教科学事业费 555

一、教育事业费类 555

二、科学事业费类 555

三、文化广播事业费类 556

第二节 行政管理与公检法司支出 556

一、行政管理费类 556

二、武装警察部队支出 556

三、公检法司支出 557

第三节 其他支出和专项支出 557

一、其他支出 557

二、专项支出 558

第四节 罚没收入管理 558

第五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559

第七章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560

第一节 社会保障补助与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管理 560

第二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金 561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 562

第八章 农业财务管理 563

第一节 农业税(公粮) 563

第二节 农业特产税 563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 564

第四节 契税 565

第五节 财政预算对农业的支出 566

一、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566

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 566

三、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 566

第六节 防洪工程维护费和水利建设基金 567

一、防洪工程维护费 567

二、水利建设基金 567

第七节 国有农口企业财务管理 568

一、财务包干体制(1991—1995年) 568

二、按企业所得税税法征管(1996—2000年) 569

第九章 外经财务管理 570

第一节 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管理 570

一、资料管理与财政登记 570

二、财会制度与会计人员 570

三、场地使用费 571

第二节 外经合作企业财务管理 571

第三节 境外企业财务管理 572

一、财务会计报表 572

二、上缴利润管理 572

第四节 世界银行贷款等项管理 573

一、贷款项目管理 573

二、贷款项目财务会计管理 573

三、转贷与还贷管理 574

四、外国政府贷款业务管理 574

第五节 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管理 575

第十章 国有资产管理 576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576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577

一、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577

二、国有中小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577

三、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 578

四、国有资本金管理 578

第三节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 578

一、考核指标 578

二、考核办法 579

第四节 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 579

第五节 清产核资 579

一、国有资产的清产核算 579

二、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 581

三、对不同隶属关系企业的清产核资 581

第六节 产权登记 582

一、企业单位产权登记 582

二、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 582

第七节 资产评估 582

一、资产评估机构评审资格的审核 582

二、资产评估的管理 583

三、评估机构脱钩改制和组建协会 583

四、债权转股权的资产评估 583

第八节 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584

第十一章 财政监督 585

第一节 财政监察 585

第二节 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 585

第三节 税收财务大检查 586

第四节 专项检查 586

一、对“农业四税”及支农基金、物资的检查 586

二、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的检查 586

三、对社会审计机构的检查 587

四、对救灾扶贫周转金的检查 587

五、对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检查 587

六、对企业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年度会计报表的核查 587

七、对财政部门内部财务的“四项检查” 588

八、对广州颐年园建设项目的检查 588

第五节 内部审计 588

第六节 中央部属企业监管 589

第十二章 会计管理 590

第一节 会计法律法规 590

第二节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590

一、规范会计凭证、账簿 590

二、规范会计档案管理 591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591

第三节 会计人员管理 591

一、持证上岗制度 591

二、会计职称评审和考试 592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592

第四节 会计电算化管理 592

一、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培训和统考 593

二、以机代账单位的审核验收 593

三、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 593

第十三章 财政机构与管理 595

第一节 财政机构设置 595

第二节 财政政策法规管理 597

一、地方性财税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管理 597

二、行政执法责任制 597

三、行政复议和行政处罚 598

四、国家赔偿费用管理 599

第三节 财政教育与科研 599

一、财政教育 599

二、财政科研 599

税 务志 604

第一章 税务机构分设前的税务管理 604

第一节 税收管理体制改革 604

一、机构设置 604

二、工商税制改革 605

三、税收征管改革 605

第二节 各税的征收 607

一、流转税类 607

二、所得税类 610

三、其他税类 613

四、特种税类 616

第三节 税务管理 618

一、发票管理 618

二、出口退税管理 619

三、计划、会计、统计、票证管理 620

第二章 税务机构分设后的国家税收管理 622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国税体制改革 622

一、广州市国家税务机构 622

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 622

第二节 国税征收 624

一、流转税类 624

二、所得税类 627

第三节 税收管理 629

一、流转税的征收管理 629

二、中央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630

三、涉外税收的征收和管理 631

四、进出口税收管理 633

五、发票管理 634

六、税务登记与税务稽查 635

七、税务行政复议 636

八、税收信息化建设 637

第三章 税务机构分设后的地方税收管理 639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地税体制改革 639

一、广州市地方税务机构 639

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 640

三、税收征管模式改革 641

第二节 地税征收 644

一、流转税类(营业税) 644

二、所得税类 645

三、资源税类 648

四、特定目的税类 648

五、财产、行为税类 649

六、代征各项基金、费 651

第三节 税收管理 653

一、国内地方税收管理 653

二、涉外税收管理 655

三、个体私营业户税收管理 656

四、发票管理 657

五、税务行政复议和执法检查 658

六、税收宣传和信息化建设 660

审 计志 667

第一章 审计管理 667

第一节 审计机关 667

一、政府审计部门和人员 667

二、审计工作计划管理 669

第二节 审计制度建设 670

一、建立审计规章 670

二、贯彻审计法规 670

三、规范审计业务 671

四、审计质量监控 671

第二章 财政金融审计 673

第一节 财政审计 673

一、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673

二、决算审计 674

第二节 金融审计 675

一、商业银行审计 675

二、保险公司审计 676

三、证券及信托投资公司审计 676

第三章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678

第一节 财务收支审计 678

第二节 行业收费和罚没收入审计 679

第三节 规费和路桥收费审计 681

第四章 专项资金审计 683

第一节 财政性资金审计 683

一、普教经费和资助教育经费审计 683

二、城建资金审计 683

三、水利资金审计 684

四、农业投入资金审计 684

第二节 筹集性资金审计 685

一、社会保障资金和社会公益基金审计 685

二、救灾款物审计 687

三、社会福利有奖募捐资金审计 687

四、其他专项资金审计 688

第五章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 689

第一节 在建工程项目审计 689

第二节 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691

第三节 大型工程项目专项审计 691

一、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项目审计 691

二、广州乙烯工程项目审计 693

第六章 企业审计 694

第一节 财务收支审计 694

一、工交企业财务收支审计 694

二、商、粮、贸企业财务收支审计 696

三、基建企业财务收支审计 698

四、驻香港、澳门地区企业审计 700

五、其他企业财务收支审计 700

第二节 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701

一、工交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701

二、商贸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703

第七章 外资运用审计 704

第一节 国外贷款援款项目审计 704

一、世界银行贷款、援款项目审计 704

二、欧洲经济共同体援助奶类发展项目审计 705

三、联合国多边基金组织赠款环保项目审计 706

四、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审计 706

五、外债年检 707

第二节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审计 707

第八章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708

第一节 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708

第二节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710

第九章 审计调查 711

第一节 财政金融调查 711

第二节 专项资金和收费调查 712

一、社会保险基金调查 712

二、教育经费和收费调查 712

第三节 企业调查 713

一、企业改革调查 713

二、房产物业公司调查 715

三、农村集体资产调查 715

四、驻香港、澳门地区及境外企业审计调查 715

第四节 外资运用调查 716

第十章 审计事务 717

第一节 内部审计 717

一、机构、人员 717

二、指导管理 718

三、内部审计业务 718

第二节 审计师事务所 720

一、机构、人员 720

二、指导监督 721

三、审计师事务所业务 721

劳动管理志 725

第一章 机构设置 725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725

第二节 劳动保障事业机构 727

第三节 综合协调组织及其办事机构 728

第二章 劳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 730

第一节 就业制度改革 730

第二节 城镇人员的就业与再就业 731

一、失业与“下岗” 731

二、再就业工程 732

三、“城中村”改制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 735

四、随军家属就业安置 735

第三节 流动人员的就业管理 735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 737

第三章 工资分配 739

第一节 工资制度改革 739

第二节 工资结构变化 740

第三节 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 740

第四节 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费 741

第五节 工资指导价位和宏观管理 741

一、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 741

二、工资宏观管理 742

第四章 职业技能培训 744

第一节 就业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744

一、就业前培训 744

二、企业职工培训 744

三、技师考评和技师协会 745

四、开展活动促进培训 745

第二节 再就业培训 746

一、实施“金钥匙计划” 746

二、创业培训 746

第三节 技工学校 746

一、技工学校概况 746

二、技工学校招生 747

三、技工学校的规划和投资 747

四、毕业生分配 748

第四节 社会力量办学培训 748

第五节 职业技能鉴定 748

第五章 劳动关系 750

第一节 固定工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750

第二节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 751

一、劳动合同管理 751

二、劳动合同鉴证 751

三、集体合同 752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 752

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 752

二、劳动争议处理 752

三、实施仲裁员、仲裁庭制度 753

四、劳动仲裁三方机制和基层仲裁组织 754

第六章 劳动监察 755

第一节 机构和队伍建设 755

第二节 执法检查 755

一、常规(日常)检查 755

二、举报检查 756

三、专项检查 756

第三节 劳动纠纷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757

第四节 劳动年审 757

第五节 劳动信访 758

第七章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760

第一节 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760

第二节 职业安全卫生监察 760

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检验 761

第四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 762

第五节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763

第六节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科研 763

社会保障志 767

第一章 养老保险 767

第一节 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767

一、市属国营、集体企业养老保险 767

二、区街集体企业养老保险 767

三、非公有制单位养老保险 768

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768

第二节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768

一、养老保险的缴费改革 768

二、补充养老保险 769

三、统一退休条件 769

四、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 769

五、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771

第二章 失业保险 773

第三章 工伤保险与劳动能力 鉴定 776

第一节 实施范围和征缴规定 776

第二节 工伤保险待遇 777

第三节 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 777

第四节 劳动能力鉴定 778

第四章 生育保险 779

第五章 公费医疗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782

第一节 公费医疗管理 782

第二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783

第六章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785

第七章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与服务 787

查看更多关于广州市志 1991-2000 第5册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