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循环经济  建设模式与推进机制

循环经济 建设模式与推进机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张思锋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10065705
  • 标注页数:334 页
  • PDF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城市三个层面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通过政策激励、法制约束和技术支撑等手段,调动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城市建设积极性的作用机理。然后,构建和应用了生态工业园的生态效率评价体系、生态城市发展水平测度体系进行实证分析,评估了基于条件评估法的生态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效益和受损植被的生态补偿。

查看更多关于循环经济 建设模式与推进机制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论 1

载体篇 15

1 生态企业建设 15

1.1 引言 15

1.2 生态企业的基本原理 16

1.2.1 概念 16

1.2.2 特征 17

1.2.3 作用 18

1.3 我国生态企业发展的进程 19

1.3.1 发展的历程 20

1.3.2 建设的成就 22

1.4 我国生态企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 25

1.4.1 存在的问题 25

1.4.2 问题的原因 28

1.5 我国生态企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31

1.6 结论 32

2 生态园区建设 38

2.1 引言 38

2.2 生态园区的基本原理 39

2.2.1 概念 39

2.2.2 特征 40

2.2.3 作用 41

2.3 我国生态园区发展的进程 42

2.3.1 发展的历程 43

2.3.2 建设的成就 45

2.4 我国生态园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 49

2.4.1 存在的问题 49

2.4.2 问题的原因 52

2.5 我国生态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55

2.6 结论 56

3 生态城市建设 61

3.1 引言 61

3.2 生态城市的基本原理 62

3.2.1 概念 62

3.2.2 特征 63

3.2.3 作用 65

3.3 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进程 66

3.3.1 发展的历程 66

3.3.2 建设的成就 68

3.4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 71

3.4.1 存在的问题 71

3.4.2 问题的原因 73

3.5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 77

3.6 结论 78

推进篇 87

4 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 87

4.1 引言 87

4.2 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内涵和外延 88

4.2.1 体制和机制 88

4.2.2 循环经济机制 88

4.2.3 循环经济动力机制 89

4.3 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 90

4.3.1 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动力源 90

4.3.2 循环经济动力源的作用对象 93

4.3.3 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作用原理 95

4.4 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基本思路 100

4.4.1 现状分析 100

4.4.2 面临的困难 103

4.4.3 对策措施 104

4.5 结论 105

5 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 108

5.1 引言 108

5.2 我国在循环经济政策供给方面的成就 109

5.2.1 面向生态企业的政策 109

5.2.2 面向生态园区的政策 112

5.2.3 面向生态城市的政策 113

5.3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 115

5.3.1 生态企业层面的问题 115

5.3.2 生态园区层面的问题 115

5.3.3 生态城市层面的问题 116

5.4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116

5.4.1 中央政府层面的原因 116

5.4.2 地方政府层面的原因 118

5.5 经验借鉴 120

5.5.1 体制方面 120

5.5.2 机制方面 121

5.5.3 管理方面 121

5.6 增加我国循环经济政策供给的对策措施 123

5.6.1 改革行政体制 123

5.6.2 完善推进机制 125

5.6.3 转变管理方式 126

5.6.4 加强宣传教育 129

5.7 结论 129

6 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 134

6.1 引言 134

6.2 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现状 135

6.2.1 立法现状 136

6.2.2 司法现状 137

6.2.3 执法现状 138

6.2.4 守法现状 138

6.3 我国循环经济法制的需求与差距 139

6.3.1 法制需求 139

6.3.2 法制现状与法制需求的差距 141

6.4 我国循环经济法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142

6.4.1 各主体对循环经济认识不足 142

6.4.2 各主体间利益难以协调 144

6.4.3 循环经济法制建设人才缺乏 145

6.5 经验借鉴 146

6.5.1 提高思想认识方面 146

6.5.2 协调主体利益方面 147

6.5.3 培养专门人才方面 148

6.5.4 加速法制进程方面 149

6.6 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制保障体系的对策措施 151

6.6.1 提高思想认识 151

6.6.2 协调利益关系 152

6.6.3 加强队伍建设 153

6.6.4 加速法制进程 154

6.7 结论 157

7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161

7.1 引言 161

7.2 我国循环经济技术供给的现状 162

7.2.1 面向生态企业的技术供给 162

7.2.2 面向生态园区的技术供给 166

7.2.3 面向生态城市的技术供给 168

7.3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70

7.3.1 存在的问题 170

7.3.2 问题的原因 173

7.4 经验借鉴 177

7.4.1 政府制定政策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的发展 177

7.4.2 企业重视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78

7.4.3 中介组织参与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179

7.5 改善我国循环经济技术供给状况的对策措施 180

7.5.1 政府积极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的发展 180

7.5.2 企业全面发展循环经济技术 183

7.5.3 居民自觉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的发展 184

7.6 结论 185

案例篇 191

8 生态工业园生态效率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191

8.1 引言 191

8.2 指标体系 192

8.3 指标权重 193

8.4 公式推导 195

8.4.1 原始数据与基准能值变量 195

8.4.2 评价指标公式 196

8.4.3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公式 197

8.4.4 评价目标与评价准则公式 197

8.5 评价示例 197

8.5.1 数据来源 197

8.5.2 数据处理 198

8.5.3 计算结果 201

8.5.4 结果分析 202

8.6 结论 203

9 生态城市发展水平测度体系构建与应用 205

9.1 引言 205

9.2 评价指标 206

9.3 指标权重和标准确定 208

9.3.1 指标权重 208

9.3.2 标准确定 209

9.4 测度公式 211

9.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12

9.5.1 数据处理 212

9.5.2 数据分析 214

9.6 结论 215

10 基于条件评估法的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效益评估 217

10.1 引言 217

10.2 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效益评估模型 218

10.2.1 支付意愿阐释 218

10.2.2 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 219

10.2.3 模型构建 220

10.3 模型构建 221

10.3.1 问卷设计 221

10.3.2 调查实施 222

10.4 调查结果分析 223

10.4.1 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223

10.4.2 认知与态度分析 224

10.4.3 支付意愿分析 224

10.4.4 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分析 226

10.4.5 减量化效益估算 229

10.4.6 偏差分析 229

10.5 结论 230

11 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补偿评估研究 233

11.1 引言 233

11.2 研究方法 235

11.2.1 HEA方法 235

11.2.2 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 236

11.3 方法改进与公式推导 237

11.3.1 受损量评估公式 238

11.3.2 补偿量评估公式 239

11.4 数据处理 240

11.4.1 生态服务功能水平 240

11.4.2 受损量评估 241

11.4.3 补偿量评估 241

11.4.4 补偿规模计算 242

11.5 结论 243

12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247

12.1 引言 247

12.2 文献综述 248

12.2.1 国外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248

12.2.2 国内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249

12.3 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50

12.3.1 建设的成就 250

12.3.2 存在的问题 252

12.3.3 问题的原因 254

12.4 国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256

12.4.1 科学的管理体制为循环经济提供了有效保障 256

12.4.2 先进的技术体系为循环经济提供了支撑手段 256

12.4.3 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循环经济提供了约束机制 257

12.4.4 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循环经济提供了激励机制 257

12.5 陕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设想 258

12.5.1 指导思想 259

12.5.2 总体目标 260

12.5.3 阶段目标 260

12.5.4 建设重点 261

12.5.5 战略措施 264

12.6 结论 267

附录 275

附录1 龙门生态工业园主要生态流能量原始数据估算式 275

附录2 生态工业园生态效率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279

附录3 环境满意度及生态工业认知度调查问卷表 283

附录4 生态城市发展水平测度指标解释 286

附录5 关于生态城市发展水平测度指标的调查问卷 290

附录6 全国30个主要城市各项指标实际值、标准值 294

附录7 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研究调查问卷 303

附录8 西安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研究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 308

参考文献 311

后记 334

查看更多关于循环经济 建设模式与推进机制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