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古代治国方略

中国古代治国方略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冼剑民著
  • 出 版 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10299662
  • 标注页数:223 页
  • PDF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
标签:方略

绪论 1

上篇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 3

第一章 儒家的治国思想 3

一 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二 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学治世 5

1.儒学的创立 5

2.汉武帝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6

3.宋代理学是儒学的发展高潮 8

4.王阳明的心学与明清的儒学治世 10

三 儒家的治国蓝图 12

1.王道治国论 12

2.法先王的旗帜 15

3.大一统的政治目标 16

4.理想世界——“大同”“小康” 17

四 儒家治国的几个重要原则 20

1.“仁者爱人” 20

2.“为政以德” 21

3.中庸之道 24

4.重民富民 26

5.孝治天下 29

五 对儒家治国思想的批判 31

1.“博而寡要,劳而少功”的弊端 31

2.乱世不显的儒学 32

3.“不可为而为之”的道德万能论 33

第二章 法家的治国思想 35

一 法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35

二 法家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36

1.早期的法家 36

2.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韩非 39

三 韩非的治国思想体系 42

1.利之所在民归之 42

2.“世异则事异”的治国原则 44

3.“不务德而务法”的政治论 46

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47

四 韩非法、术、势的治国理论 49

1.法——驯服民众的利剑 49

2.术——驾驭群臣的方法 52

3.势——压倒一切的权威 56

五 对法家治国思想的批判 59

1.不讲道义只重功利 60

2.专制独裁导致与民为敌 61

3.无所不用其极招致众叛亲离 62

第三章 道家的治国思想 64

一 老子道学的主旨——“尊道而贵德” 64

1.道与德的含义 64

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则奉有余” 65

3.老子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66

二“以道立天下”和“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66

1.“以道立天下”的理想国 66

2.治国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69

3.“贵为身于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拓天下” 69

三 老子的“君人南面之术” 70

1.“治大邦若烹小鲜” 70

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71

3.以柔制刚的“清虚自守,卑弱自持” 71

4.愚民政策:“常使民无知无欲” 73

四 从盈虚消长之理看国家的兴衰成败 73

1.“有无相生”揭示了社会变化的规律 73

2.“明道若昧,进道若退”的努力方向 74

3.“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治国嬗变之道 75

五 对道家治国思想的批判 76

1.道家思想带有空想主义的成分 76

2.以守为固,以退为进是被动的治国策略 76

3.愚民政策不足取 77

第四章 兵家的治国取胜之道 78

一 关于《孙子兵法》 78

1.孙武生平 78

2.《孙子兵法》简介 79

3.《孙子兵法》与治国的关系 81

二《孙子兵法》与治国方略 83

1.致胜的原则 83

2.战略原则 86

3.战术技巧 90

三《孙子兵法》中的领导艺术 94

1.将帅所具备的条件 94

2.领兵之道:“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95

3.“四治”——指挥艺术的最高原则 95

4.主动而灵活的指挥艺术 97

下篇 中国古代治国方略 104

第一章 理政之道 104

一 为政以德 104

二 造福一方,取信于民 105

三 操其要于上,分其详于下 106

四 明分任职,则治不乱 107

五 政出多门,其国必衰 108

六 公平正直,治国有道 109

七 赏罚严明,为政之本 109

八 为政当权利害轻重 110

九 国政良否,其责在上 111

十 居安思危,治不忘乱 112

第二章 决策要略 114

一 预测在前,决策在后 114

二 方针既定,决策有准 115

三 不可为而为之则凶 116

四 考虑周密,决事果断 117

五 兴大利者不计小害 118

六 谋贵众,断贵独 119

七 利在一时害在万世 120

八 从其事小,易忘其大 121

九 天下之事不能两全其美 122

十 时不再来,机不可失 123

第三章 法治严明 126

一 奉法则治,无法则乱 126

二 公私两便则为良法 127

三 执法公平则民无怨 128

四 法令之行当自近始 129

五 守法度以系民心 130

六 有法不依与无法同 131

七 良法不得其人则弊 133

八 良法多因权贵丧 134

九 法令不信则民惑 135

十 守法不变则衰 136

第四章 廉政爱民 138

一 清正廉明,为政之本 138

二 腐败之源,在于谋私 139

三 上廉下洁,上贪下赃 140

四 廉政从正己开始 142

五 崇尚俭朴,反对奢华 143

六 无私方能公正 145

七 爱民之道,先富后教 146

八 惜民之力,恤民之苦 147

九 取信于民,得民之心 149

十 倡导名节,严惩贪官 150

第五章 知人善任 154

一 举贤尚能政之本也 154

二 人才难得,当预求之 155

三 德者才之帅,才者德之资 156

四 贤人难得,唯才是举 158

五 用人之法当察其内 159

六 士为知己者死 161

七 大器不可小用,小才不可大用 162

八 用人勿疑,疑人勿用 164

九 用人之长弃其短 165

十 举贤退不肖,乃无后患 167

第六章 变革图强 170

一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70

二 天下之弊起于相仍 172

三 去积弊当以其渐 174

四 取长补短,不存偏见 175

五 变法在于图强 177

六 变法必遭非议,贵在坚定不移 179

七 立大体不恤小弊 181

八 更新观念,破除陋习 183

九 善兴利者唯去其害 185

十 变法求兴利,制夷当师夷 187

第七章 广开言路 191

一 为政之道务在多闻 191

二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193

三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194

四 言者异则人心变 195

五 上有昏君,下无直言 196

六 不可听信谗言 197

七 欲闻善言,礼贤下士 199

八 既要敢谏,又要善谏 201

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03

十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204

第八章 从政韬略 207

一 以势处事,以术辅势 207

二 计安天下,本乎人情 208

三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209

四 大者能驯,小者必服 210

五 立事不必执事之名 212

六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213

七 奖励揭发,严防诬陷 214

八 兴利除害,民怨不生 215

九 善治者无赫赫之功 216

十 强干弱枝,巩固政权 218

主要参考书目 221

后记 223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治国方略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