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道教史话

中国道教史话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哲学宗教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孔令宏著
  • 出 版 社: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10285335
  • 标注页数:382 页
  • PDF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境界。儒家站在人生之内逆觉体证宇宙万物之生命本源,并据此体证追寻人在宇宙之中的地位,审视人生的意义、命运及人对天地万物的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其立教宗旨是道德人本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按照儒家圣人的理解,宇宙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生命和合体,是一个天地交泰,万物和生。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的生命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居于核心地位。是天地大化流行生命本体的发端处,是“天地之灵明”。宇宙的生命是人的性命之源,人的性命是宇宙生命最真实、最活泼的显发。所以《大学》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道教史话的内容

图书介绍
标签:史话

第一章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道教的渊源 1

《老子》 4

《庄子》 22

《列子》 46

稷下道家和黄老道家 48

秦汉道家思想 55

魏晋玄学 60

第二章 十年此地频偷眼,二月春风最断肠--汉代至三国时期众术并竞阶段的道教 75

《太平经》与太平道 80

“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 87

五斗米道 90

汉代至三国道教的总体特点 94

第三章 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魏晋南北朝时期援道入术阶段的道教 97

第一个道教理论家葛洪 99

上清经与上清派 109

灵宝经与灵宝派 111

寇谦之对道教的贡献及其政教合一的努力 114

云梦山中的三洞弟子陆修静 116

山中宰相陶弘景 124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138

第四章 寻思仙骨终难得,始与回头问玉皇--隋至中唐时期道与术结合阶段的道教 145

隋至中唐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147

楼观道 151

茅山宗在隋至中唐的发展 153

云散家家月,花开处处春--群星璀璨的重玄学派 155

山雨欲来风满楼--内丹术的发端 188

隋至中唐道教的总体特点 207

第五章 桃在仙翁旧苑傍,暖烟晴霭扑人香--晚唐至北宋时期道与术汇聚阶段的道教 213

晚唐至北宋时期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215

“欲罢干戈致太平”的皇道之宗 220

张万福与杜光庭的科仪之术 231

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钟吕陈抟学派的内丹学理论建构 239

《道藏》与《云笈七签》 253

晚唐至北宋道教的总体特点 254

第六章 仙人往往今谁在,红杏花香重首回--南宋至明代中期道与术圆融阶段的道教 259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261

太一教 266

大道教和真大道 267

两宗两派的全真教 269

净明教 295

新符箓派与正一道 301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313

第七章 任从沧海变桑田,我道壶中未一年--明代中期以后循道化术阶段的道教 325

明代中期以后朝廷与道教的关系 327

正一派的衰朽 330

全真教与东西南北中五派 334

仙经万卷重重说,道在常人日用间--道教理论的普及 349

自此玄言绝,长应闭洞门--道教的衰落 353

明代中期以后道教的总体特点 367

第八章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未来道教的诠道改术 369

从来至道无多事,自是时人识不全--道教的精髓 371

白云能送客,青鸟解传书--道教对建构新的价值、意义体系的意义 375

主要参考文献 377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道教史话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