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鸦片战争博物馆主办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第1册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第1册

    上海博物1987 年出版1635 页ISBN:750100000X

    本书收录唐代至现代已故著名书画家和收藏家1220人的印鉴和款识约23000件。全书按姓氏笔画排序。所收书画家和收藏家均先列小传,后录印鉴和款识,先印鉴后款识,顺序编号,自为其止。所录印鉴,除个别的,皆为原大;款识...

  •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em><em>博物</em>馆</em>论文集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论文集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2013 年出版264 页ISBN:9787229063306

    本书是由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的专家、学者,在对红岩历史文物资料收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汇集了数篇对红岩革命历史博物的研究文集,包括创新红岩精神的传播手段、红岩精神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  3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增订第3版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 3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增订第3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办2017 年出版1184 页ISBN:9787519705008

    本书是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至五庭主办的刑事审判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刊物——《刑事审判参考》的合订分解集成本。本次出版的增订第3版在2012年出版的《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增补版)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编...

  • 江左风流十四至二十世纪的江南绘画

    江左风流十四至二十世纪的江南绘画

    扬州博物2013 年出版453 页ISBN:9787547905388

    江南地区的绘画历来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四世纪以来,历代画家辈出,涌现了诸多彪炳青史的画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扬州博物不仅拿出部分馆藏精品,并邀请上海一些著名收藏.....

  • 砚学与砚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砚学与砚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博物2016 年出版396 页ISBN:9787547913949

    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本书是上海博物所编,关于砚学与砚艺的一本学术论文集。本书选编了三十余位专家的三十余篇关于砚材、砚艺、砚雕、砚学的研究文章,从各个角度探讨了砚文化...

  • 走进<em><em>博物</em>馆</em> 北京地区<em><em>博物</em>馆</em>大全 MUSEUMS IN BEJING AREA

    走进博物 北京地区博物大全 MUSEUMS IN BEJING AREA

    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联盟编2013 年出版175 页ISBN:7200095586

  • 走向现代主义  美国艺术八十载  1865-1945

    走向现代主义 美国艺术八十载 1865-1945

    上海博物2018 年出版197 页ISBN:9787547919002

    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是美国最为主要的博物之一,其中珍藏了美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比如表现美国内战的,表现西部开发的,还有许多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内容上很有包容性。今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提...

  • 请祖国检阅  14次国庆阅兵图话联播

    请祖国检阅 14次国庆阅兵图话联播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编著2009 年出版146 页ISBN:9787802186316

    本书以新中国14次国庆大阅兵为载体,以武器装备发展为主线,以珍贵的图片,历史档案和军事科普为特点,用恢宏的图话联播形式,展示了新中国武装力量自主创新阔步走向现代化的辉煌画卷,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

  • 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em><em>博物</em>馆</em>

    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

    郭得河,彭泉生主编;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编著2003 年出版488 页ISBN:7801721322

    《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一书,不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古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馆、抗美援朝战争馆的战争史、军事史的基本陈列和兵器...

  • 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  狂澜与潜流  中国青年的性恋与婚姻  1966-1976

    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 狂澜与潜流 中国青年的性恋与婚姻 1966-1976

    李秉奎著;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办2015 年出版223 页ISBN:9787509775448

    本书关注“文革”时期青年群体的性别、恋爱、婚姻,这表面上看起来仅仅是“个人问题”“终身大事”,但这些是社会史、文化史的一个研究方向。作者想通过对“文革”时期青年人的恋爱和婚姻问题的具体研究,来弥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