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工学院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Visual C#.NET从入门到精通

    Visual C#.NET从入门到精通

    (美)Jason Price,(美)Mike Gunderloy著;窦芳,王健等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装备教研室)2003 年出版850 页ISBN:7505384406

    Visual C#是一种类型安全且面向对象的现代编程语言,它从C和C++演变而来,为生成运行在.NET框架上的、广泛的企业级应用程序而设计。本书共分3部分,从C#的基本概念开始,详细讨论了基本知识点、具体技术和实际应用...

  • 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  2  物权纠纷

    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 2 物权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编2018 年出版290 页ISBN:9787509339619

    本书是《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系列》(全23册)的一个分册,物权纠纷。内容包含物权保护纠纷、所有权纠纷、用益物权纠纷、占有保护纠纷、担保物权纠纷等案例。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2017年上报的典型...

  • 上海科<em>学院</em>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研究报告集  第3集  光学薄膜

    上海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研究报告集 第3集 光学薄膜

    上海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编1976 年出版162 页ISBN:

  • 当代国际公共关系  第2版

    当代国际公共关系 第2版

    郭惠民主编(国际关系学院1998 年出版452 页ISBN:7309021061

    本书汇集了1987年至1997年这十年来国外著名公关专家学者来华学术交流演讲稿和国内学者翻译的国外优秀公关论文40多篇,其中不少为首次发表。这些文章涉及国际公关理论、公关与媒介关系、大型活动策划、产品市...

  • 国际关系研究  新发展与新问题  2012年博士论坛

    国际关系研究 新发展与新问题 2012年博士论坛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编2013 年出版284 页ISBN:9787501244768

    本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国际关系学会每年举办博士论坛,目的是推动我国国际关系学科研究和教学。促进发展,提高学术水平,开展校际交流,并通过知名学者专家对博士论文的点评,撞击思想火花,催生学术灵感.....

  • 变电运行技能培训教材 35kV变电所  第2版

    变电运行技能培训教材 35kV变电所 第2版

    江苏省电力公司,淮安供电公司编2005 年出版225 页ISBN:7508335503

    为了适应电力生产安全经济运行和电网设备不断发展更新,以及大力开展电力职工岗位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的需要,努力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江苏省电力公司在10多年来变电运行在岗、上岗和...

  • 闽东抗日战争档案史料  第1辑  经济游击队

    闽东抗日战争档案史料 第1辑 经济游击队

    姚锡青,李小平,张侃主编;陈劲松,郑伟,董兴艳执行主编;宁德市档案局,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 年出版551 页ISBN:9787561557068

    本书选取抗日战争时期闽东地区“经济游击队”、“军事游击队”、“国民自卫队”等馆藏档案,编辑“闽东抗日战争档案史料”。通过对名册、章程、组织结构、活动记述、报告、会议记录等不同类型档案的分类整理...

  • 美国通史  第3卷  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1861-19世纪末

    美国通史 第3卷 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1861-19世纪末

    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丁则民,黄仁伟,王旭等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08 年出版463 页ISBN:7010069832

    本书分6个时期全面系统地论述了21世纪之前的美国历史。是主要为高等学校美国史专业学生和专业工作人员以及业余爱好者提供的教材和参考书。本书实事求是,观点明确,内容全面,文字流畅。...

  •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社会论集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社会论集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编2017 年出版275 页ISBN:9787520107433

    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精选了本所及本院同仁写的文章汇编成论文集。孙中山研究历来是该院的优长学科,曾涌现出李时岳、张磊、黄彦、刘望龄等一批享誉学界的著名专家,出...

  • 和谐发展研究  第1辑

    和谐发展研究 第1辑

    刘长明主编(山东经济学院和谐发展中心)2007 年出版332 页ISBN:7802305209

    和谐发展,就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是和谐与发展的天作之合。天地万物生生变易,只要自觉恪守和谐的理念,万物就能生生不息,在丰富多彩的万有存在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由原始文明和农业...

返回顶部